近日,中国金属学会高级工程师、专家顾问王维兴全面介绍了高炉开炉与停炉理论与操作技术。内容如下:
高炉大中修所采购的材料和设备要有质量标准,大多数是有相关国标和部颁的标准。有些内容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更具体的内容或细则。签订合同时,要写上用的标准名称、哪项条款、并要有相关条件和使用寿命等内容。材料和设备到厂,要按合同进行检验,在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原冶金部有一整套的各类验收标准。如,炉缸耐火砖,在检验合格后,要进行预砌,可检验出整体的效果。这样,在实际施工会有质量保证。又如,冷却壁进厂后,要进行打压、通球。打压压力和时间也有相关规定。目前,企业在努力降低采购成本,生产厂家也要赚钱,就出现造假、伪劣产品。最终是钢铁企业生产中受损。为保证质量,鞍钢将采购的高炉用耐火砖打包,送欧洲去化验。这样,铁厂与耐火厂有纠纷也好解决。采购工作要有相关标准,炼铁厂也应有采购语话权。这些是高炉开炉顺利和生产稳定顺行的前提。
1.高炉开炉
1.1.高炉开炉前的准备
设备验收和试车:鼓风机、水泵、及电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不少于8小时的试车,满足相关规定后再验收。
试水。高炉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设备、风口、渣口、管道;热风炉的热风阀、烟道阀等要按正常生产时的用水量、水压进行连续8小时的通水试验。保证设备部漏水、阀门开关灵活、管道畅通,给排水系统无问题时,再进行验收。高炉试水时,要进入炉内,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出现跑冒滴漏,要及时处理。如是冬季,处理时要将水放净,防止管路冻坏。
试风。鼓风压力达最高水平,先试冷风管道,再看每座热风炉的各阀门和炉皮;再看冷风调节阀、热风管道、鼓风支管和直吹管,最后送入高炉。要打压8小时以上,按操作规程,开启各阀门。要记录下各漏风点,判断出漏风的程度,决定停风后的补救措施。堵漏和补焊后,还要进行试风。
试气。炉顶设备、煤气系统、泥炮等用蒸汽的部位,要用大于0.4MPa的压力进行试压。不漏气、阀门开关灵活、压力达标准、管路有保温。用氮气也要试压。
上料系统(炉顶设备、卷扬机、、探尺、布料器、料车或皮带、称量设备等均要进行8小时以上的连续运行。运行的节奏、容量、各种炉料的搭配等均要满足设计要求。
炉前设备(开口机、泥炮、堵渣机、天车、炉前的工具等)也要进行试车,场地布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值班室内各仪表配备齐全、进行调试后,要随各设备试车时能反映出相关数据,要稳定、及时、连续、可靠、准确,达到设计水平。
1.2.烘炉
热风炉:要把炉底固定螺丝松开、按即定的烘炉曲线操作(开始炉顶温度低于150℃,以后每个班升温30℃,达到300℃,要恒温16小时,以下每个班升温50℃,顶温达到600℃,要保温16~30小时,,再以每个班升温100℃,升到规定的顶温即可)、要连续烘炉、不允许废气稳定大于300℃、定期检验废气成分和水分。
炉顶温度达到700~800℃时,可以用于烘高炉;温度达到1000℃时,可以用于高炉开炉送风。
要看炉容大小,废气中的水分等指标,烘炉可用5~10天。
高炉烘炉:
主要的任务是要把炉衬(特别是炉底)中的水分缓慢地烘干。根据高炉使用耐火材料的不同,炉顶设备情况,决定烘炉的时间。新建高炉一般在7~10天,中修高炉为5~6天。最终取决于炉顶废气的湿度。要达到与大气的湿度相同,才可以降温。
高炉烘炉要安装风口导管(为Г型,下端呈喇叭口型,每隔一个风口安装一个),使风可吹到炉底。大高炉炉缸内要设一个圆形铁板,距炉底有一定高度,可使热风沿炉墙上升。挡风铁板距炉墙间隙为0.15~0.3mm.
烘烤炉底用专门的煤气管道装置。是个圆网状结构,可有3~8圈,每圈开6~10各直径为5~7mm的孔。开始温度从0~150℃,每小时升温10℃操作。恒温一个班左右。在按每小时升温13℃控制,到300℃要恒温3~5个班。以下按每小时升温15℃控制,到600℃还要恒温6个班左右。以后可按每小时降温7~20℃操作。注意要确保在300℃和600℃保温段德时间要足够。因为耐火砖的SiO2是在这个温度区间缓慢地相变。
烘炉用混风阀控制温度。从铁口插入二个电偶,一个在炉底中心,一个在铁口边缘,测试仪表放在值班室,用以及时观察炉底内衬温度变化。值班室安装0~700℃的临时风温表和炉顶常压表。
大小钟关闭,均压阀关闭。炉顶开一个放散阀。无料钟气密箱处于工作状态,冷却水芙蓉水量和压力要达要求。
各冷却设备的通水量为正常值的一半。
炉底、炉身用碳砖的部位要砌上一层保护砖,要求砖缝合格和灰浆饱满。铁口通道用粘土粉、砖粉和水玻璃填充捣实。
打开灌浆孔,让水分蒸发出去。铁口安装煤气导出管,做好泥包。
设置高炉本体膨胀标志,将高炉本体与框架平台分开;在4各上升管分别设置膨胀标志;用于观察炉体各部位的膨胀情况。
炉顶煤气用一个导出管导出,用于检测烘炉废气的湿度。
1.3.开炉配料计算
开炉要冶炼铸造生铁,成分控制:Si在2.5%~3.0%,S在0.05%,Mn在1.0%。
开炉焦比的选择:主要参考因素为炉容大小、原燃料质量和结构、风温水平、入炉矿品位(决定渣量)、加风速度、烘炉程度、炉缸填充方式和开炉进程等。

焦炭灰分降低1%,开炉焦比下降8.5%。开炉要尽量使用低灰分的焦炭。
风温在600~800℃时,提高100℃,可降低焦比16.3%。风温在200~300℃时,提高100℃,可降低焦比26.4%。
炉渣成分控制:烧结矿碱度0.95~1.0 天然矿石碱度1.05~1.10,粒度25~60mm
AI2O3含量要低为好,控制在6%~8%。
炉料压缩率(%)见表5。要准确确认高炉内型尺寸,不同化学成分炉料的堆密度。
开炉配料计算的内容:确认总焦比、分空焦、过度料、正常料的不同焦比;渣铁比,炉渣碱度。

计算出高炉各部分炉容,料线(确定料线以上的炉顶容积)。
计算出正常料的结构和各炉料的质量、用量。最终装的料批误差不能大于2批料。
按总焦比核算装炉料的炉料组成和质量、数量。
按计算结果,建立开炉装料表。
验算各部位的炉渣成分是否符合冶炼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列出下列各表:正常料组成和炉渣成分表
计算填充料体积表
物料平衡表
物料填充表
料批组成表
1.4开炉操作
装料前的准备:缩小风口面积,比正常面积小15%~20%。可堵40%风口,铁口上面的要全开,隔一个堵一个;或全部风口加套。要实现各风口径相等。
提前2周准备枕木,加工成所需尺寸。不用含油和腐烂的枕木。
阀门状态:放风阀、除倒流阀和废气阀全开外的热风炉阀门全关闭。大小钟关闭、密封阀和料流阀关闭。炉顶放散阀、均压阀、除尘器放散阀、清灰阀全打开。煤气切断阀、均压阀关闭。
封闭高炉和热风炉的人孔,但大钟下或无种炉顶的人孔打开。封闭所有灌浆孔,关闭煤气取样孔
向炉内装料:填充料有枕木、净焦、空料、正常料组成。按计划进行装料。
炉复装净焦、炉腰和炉身下部装空料(净焦+石灰石)、炉身中上部装空料和正常料、炉喉装正常料。
注意事项:用焦炭填充炉缸时,装满后,要从风口看是否装满?不足,要再装。
装料前要校正称量设备,确保称量要准确、可靠、稳定。按料单上料。
可带风装料。风温不得超过300℃,不许炉内着火。
天然块矿粒度20~30mm。烧结矿粒度大于5mm,5~10mm粒级小于30%。焦炭M40
>75~80%,M10<7%.炉料要筛除<5mm粒级,要求含量<5%。烧结矿不能过早卸入矿槽,防止粉化。
点火送风:检查落实各阀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检验设备的人孔是否都关闭
送风系统处于完好状态。火管与弯头和风口一定要严密,出现漏风,立即休风处理。
堵通知鼓风机启动,2小时前送到高炉。燃气做好接收煤气的准备。
炉顶和除尘器通蒸汽,压力大于0.5MPa,无料钟气密箱通氮气。
冷却设备通水,达到压力、流量、水位合格。
用热风点火,风温在700~750℃,关闭混风阀。风口全亮后再调节风温。
开炉风量一般与炉容一样。风量要逐步加,一般每天开3个风口,7~10天全开,按差操作。开风口就要加风,保持合理风速。目前,有加快开炉的趋势,一周达产。这不可取得。炉内水分尚未蒸发好,耐火砖膨胀也没到位,对高炉寿命有较大影响。
送风后出第一次铁的时间与炉容大小、加风速度、高炉顺行状态等因素有关。要计算炉内铁量,一般16~20小时出第一次铁。出第一次铁前可放上渣。但如是中修,没清炉缸,是不能放上渣。
中修,没清炉缸的高炉开炉焦比要高出10%~20%。送风后,根据下料情况,要及早处理铁口。尽量减少休风次数,让炉缸及早熔化开。
2.停炉
2.1.停炉前的准备:降低炉渣碱度、减轻焦炭负荷;适当提高炉温、改善渣铁流动性、出净炉缸的渣铁(提高铁口角度)。如炉缸有堆积,要先消除,减少清炉量。
安装炉顶打水装置(在四个取样孔设置喷水枪,每个枪有控制阀门,靠炉墙1米内不许打孔,打孔要向上,根据高炉大小决定孔打几排,枪要伸到高炉内中心,堵头焊死。水压要大于炉内压力0.05MPa.打水泵要二台,一台备用,要设二个电源。)和长探尺。
煤气安全准备工作:用盲板切断炉顶与除尘器煤气的连接。也可用,在煤气切断阀上放沙子密封。保证炉顶和大小料钟间蒸汽的畅通。有风渣口破损,要在停炉前换掉。
准备放残铁的相关工作:判断放残铁的位置,开铁口的工具、临时铁沟,铁罐等。
2.2.控料线停炉方法:用炉顶打水控制炉顶温度,要低于400~500℃,一般在300℃左右。
严格控制煤气的氢氧含量,氢含量<12%。氧含量<2%,顶温在300℃时氧含量<1.8%,顶温在600℃时氧含量<0.8%.
风量的控制是前高,后低,不要用过大的风量。要避免出现管道行程,煤气成分的剧烈波动,还要以高炉稳定顺行为主。
料线降到炉腰以下,如煤气含氢量大于12%,煤气压力频繁出现高尖峰,要停止回收煤气。
打开炉顶放散阀,关闭煤气切断阀。
风量和打水要密切配合,控制好炉顶稳度、煤气成分,不要出现炉内爆震。
开始降料线是正常组织出铁。料线降到风口中心线以上0.5米,从风口可见到发红和挂渣,煤气中还没有氧,要组织出最后一次铁。提高铁口角度(可20度),铁口要大喷,尽量放净渣铁,为扒炉创造好条件。铁后休风停炉。要防止料线过低,有氧,炉内易形成爆炸气体。
打水要均匀,不断调整水量,不允许水直接打到料面上。出现爆震,立即减风和水量。
建议每半小时取一次煤气样,化验氢和氧的含量,不大于6%和2%是安全值。高了,要停止煤气的回收。
风量控制:料线降到炉身中下部,风量为全风的三分之二;降到炉腰,风量为全风的一半。
最后的风压不得低于20kPa.不许中间停水。
2.3.放残铁
根据炉墙温度和冷却壁水温差、日常积累的统计数据,判断出放残铁的位置。希望残铁能放净,可设二个残铁口。在休风冷却壁停水4小时后,测炉皮表面温度,哪儿高,哪儿被侵蚀的严重,是比较准确的。前期也可这样预测一下,可提前安装残铁沟。
准备打残铁口工具、特别是氧气要充足。清理残铁口场地,要干燥无水、通畅、有照明等。
制作残铁沟、残铁罐(数量可根据计算的残铁量配备)残铁罐之间要设连接沟,钩头用炮泥糊好。残铁沟周边要干燥、无水、有沙堆,防止铁水外溢。
配二个火车头,防止因铁水温度低,易凝固,铁罐要及时拉走。
设定残铁口位置,割开600X800mm的钢甲,卸下撵出水的冷却壁,打掉填料露出炭砖。选好残铁口位置,要做铁口泥套,要捣实烘干。残铁沟与钢皮连接的地方要用料垫好,防止烧坏钢甲和冷却设备。
用风钻或电钻有一定角度打残铁口,到铁水熔结层在用氧气烧。要按一定角度向上烧,直到见铁水。如铁没有放净,估计炉内还有多少铁水,再决定是否还要打第二个残铁口。
2.4.喷水、凉炉、扒炉:中修的高炉喷水要适度,不能过量。否则不好开炉。扒炉前要测炉内煤气含量,合格后再进人。最好在风口上搭一个平台,可避免炉墙粘接物下落,伤人;也有利于多层作业,减少停炉时间。
扒炉要干净,特别是中修的高炉。残留物太多,再开炉,焦比要高,铁口也难开,回复时间长。中修的高炉扒炉一定要扒出较宽的铁口通道,以利于出好第一次铁;要保留的碳砖,一定要完好,有裂纹的都不能留。
大修的高炉,炉底一定要清理干净,并要重新找平,再砌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