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
近日,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传出消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规划》前期稿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要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海工装备订单总金额为142亿美元,占全球40.3%,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以钻井装备和海工船为主,生产储运装备仍低于韩国、新加坡,海工船2014年新接订单前十的九家为中国企业。然而,今年1月~4月份,中国市场份额下降到全球第三,全球竞争仍然激烈。
《规划》前期稿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行业集中度不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综合技术实力待提升;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生产效率亟待提高。
因此,《规划》前期稿提出,下一步,我国船舶工业将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和信息化,绿色发展。具体目标包括造船产量占全球份额40%以上,力争达到50%;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本土化率达30%以上。重点任务包括化解造船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鼓励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基础设施和“民参军”;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船厂;加强配套设备自主化建设能力;推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对外合作和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