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制铁提出了“创造比钢铁更高价值”的口号,并确定了2020年26万亿韩元、2025年31万亿韩元的销售目标。到2020年,现代制铁计划在特钢领域投资1.5万亿韩元,在提高海外产能和钢材服务中心方面投资2.5万亿韩元,在汽车轻量化产品领域投资1万亿韩元,在新产品开发及拓展市场方面投资1.5万亿韩元。
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市场行情低迷的背景下,现代制铁的一系列投资计划无疑又一次成为了国际钢铁业的焦点。事实上,尽管近年来韩国钢铁行业也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但现代制铁的业绩表现却可圈可点,发展势头迅猛。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其营业利润率连续4个季度赶超浦项制铁,表现抢眼,俨然已经成为了韩国钢铁业界的“黑马”,大有“后发制人”之势。
现代制铁在崛起过程中依托现代集团下游产业优势并形成协同效应的发展战略和路径,则是值得同行关注的。
从铁水到汽车和轮船
2013年9月份,随着第三座高炉投运,现代制铁已经建成了韩国第一家依托民间资本的综合钢厂。现代制铁通过大规模并购和产线投资不断壮大,在韩国国内,已经成为可以同浦项争夺钢铁市场的“劲旅”,在国际上,现代制铁也已跻身成为全球知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生产企业。
在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WSD)近期对全球36家钢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中,现代制铁连续两年位列第九,紧随日本JFE钢铁公司之后。现代制铁在员工熟练度、下游业务、国家危机因素等三个评分项中得到了满分10分,在炼钢费用、退休人员责任管理、环境与安全、产能扩张、客户亲近性、技术创新、并购及合作等方面都获得了7分以上的高分。
现代制铁的崛起显然离不开现代集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集团内部,现代制铁占据了垄断供货的优势。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板加工成汽车冷轧板后向现代起亚汽车供货,中厚板大部分向现代重工供货。同时,现代制铁的市场占有率随着现代集团的壮大而不断扩大,面对进口钢材的低价攻势,以及下游需求减少,这一供货方式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相比,现代制铁可以确保稳定的产品销路。
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投资并购逐渐扩大规模,致力于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目前,现代制铁高炉产能为1200万吨,电炉产能为1200万吨,粗钢总产能达到2400万吨。近两年,现代制铁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2013年12月份,现代制铁收购了现代海斯克的冷轧业务部门,并增设了热轧和中厚板生产设备。2014年至今,现代制铁又相继并购了东部特钢公司、SPP栗村能源公司和现代海斯克,其目前在韩国国内拥有仁川、浦项、唐津、顺天、蔚山、礼山六大生产基地。
通过前期的不懈努力,现代制铁已经实现了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九“从铁水到汽车”的宏伟构想,不仅可以生产汽车板,还可以生产汽车零部件用特钢产品,最终全部用于制造汽车,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钢铁企业。
汽车用钢:合并现代海斯克 构建一贯制生产体系
为了确立全球先进汽车用钢生产企业的地位,现代制铁致力于高级汽车板的开发,并将其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的驱动力。
目前,现代制铁已经具备了汽车用钢一站式生产体系,从现代起亚汽车的新车研发初期开始,现代制铁就进行了先期介入和配套供货。由此,在全球钢铁市场不济的情形之下,现代制铁依旧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合并了现代海斯克的冷轧业务之后,现代制铁成功构建了从“热轧板上工序到冷轧板下工序”的一贯制生产体系。
7月1日,现代制铁完全合并了海斯克,又包揽了其旗下的钢材服务中心、汽车轻量化材料及钢管业务,一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材料专业生产企业。由于在集团内部实现了垂直系列化管理,现代制铁确保了足够的汽车板订单,降低了制造成本,并通过持续开展的研发活动,开发出的新钢种也极大地满足了现代集团的内部需求。此外,现代制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了最大化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地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伴随着现代起亚汽车销量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提高,其对汽车板和高强钢板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在合并了现代海斯克的冷轧部门之后,现代制铁极力提高冷轧业务的生产效率及收益性,以期实现合并效应最大化。现代制铁在唐津二冷轧分厂内新增了2号CGL(连续热镀锌)产线。预期总投资额为1295亿韩元,产线设计年产能为50万吨,主要生产宽幅厚板材、高强热镀锌钢板以及Al-Si镀层钢板等产品,主要面向中国等海外汽车板市场。
5月初,现代制铁又决定投资3000亿韩元在仁川厂内新设酸洗钢板产线,计划在今年年内开工建设,并在3年内完工。
特钢:围绕汽车零部件投资建设特钢厂
高强耐磨的特钢产品是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的主要材料,对汽车品质有决定性的作用,而韩国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海外进口。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14年4月份,现代制铁在唐津厂内投资8400亿韩元新建了一座特钢厂。该特钢厂占地面积247500平方米,引进了高精度轧制设备,计划利用现有钢厂的基建设施和高炉铁水,设计年产能100万吨,其中棒材60万吨,线材40万吨,计划从2016年2月开始批量生产纯净特钢产品。一旦该厂落成,加上浦项分厂年产50万吨的产能,现代制铁的特钢年产能将增至150万吨。截至今年7月份,该厂的综合施工率达到了94%,计划从明年2月份开始正式批量生产特钢产品。
唐津特钢厂瞄准第二代特钢产品,生产的棒材和线材产品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再作为现代起亚汽车的零部件进行供货,有望产生可观的协同效应。这是因为,通过对下工序产品进行预先技术开发,将有助于特钢厂产品质量在早期实现稳定化,并向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材料。在真正具备了特钢上下生产工序后,现代制铁还将加大面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EVI(先期介入)活动。
造船用钢:丰富现代重工造船用材
今年5月份,现代制铁成功收购SPP栗村能源公司。SPP栗村能源公司位于全罗南道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的栗村产业园区,是SPP集团在2008年1月投资4200亿韩元成立的子公司,是一家专业锻造企业。该公司100吨级电炉每年可生产约60万吨的锻造用钢锭,还可以对船舶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再加工,其主要产品模具钢和工具钢等用于核电、火力发电设备、船舶发动机零部件,以及石化设备。由于SPP集团在2010年出现经营困难,因此在2012年3月决定出售SPP栗村能源公司。
收购SPP栗村能源公司后,现代制铁的钢锭产量会明显增长,由此具备了上、下工序的生产体系,从而实现电炉业务上、下工序之间的均衡发展,向现代重工公司供应的造船用钢材产品也会更加丰富。
研发:三方合力打造全方位解决方案
现代制铁技术研究所在公司内部被称为“全方位解决方案中心”,该所的研究团队由来自现代起亚汽车、现代制铁和现代海斯克的研究人员组成,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原料配比评价(焦炭、生石灰、烧结矿等)、工艺开发研究(原料处理、钢铁冶炼、钢材轧制、铁粉末)、作业标准修改、工艺标准化、产品品质改进研究、成本改善研究、新产品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应用(试生产及应用效果评价)、与汽车客户合作、综合钢厂环境评价及改善、节能技术开发等。
现代制铁近期计划在2017年之前投资400亿韩元新建一幢实验楼,主要针对高强汽车板进行研究,这与现代起亚汽车倡导的“2020年燃效提升25%”的路线图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该研究所还计划到2020年之前,将现有的550余名研究人员将增加到800余名,以此强化研发力量,同时,引进宝马和丰田所采用的冲压技术,并研制新一代动力系统,最终确保现代起亚汽车产品的竞争力。
开辟多元化收益已经提上日程
一直以来,现代制铁都是依附于现代集团内部市场的,收益结构也是以内需市场为中心,因此开辟多元化的收益来源对其未来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新建高炉的相继投产,增设新厂房和新产线,现代制铁构建起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体系,尽管钢铁市场行情不旺,通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比重,确保了收益性。
为了在艰难的经营环境中寻求突破,现代制铁在前期的并购中已经涉足了多元化业务,并加快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2013年,现代制铁并购了现代海斯克的冷轧业务后,获得了约5600亿韩元的效益,并开始正式涉足钢管和轻量化产品领域,同时,提高了燃料电池业务的竞争力,真正实现同步高效管理,并谋求多元化发展,最大可创造7100亿韩元的效益。
而现代制铁在这次投资计划中,同样提出了多元化的目标,其中,在产品领域将全面覆盖到工程和服务领域,致力于创造全新的价值;在材料领域将从现有的钢铁领域逐步扩展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