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钢联合焦化公司聚焦工序成本薄弱点,深化全员现场管理,配煤、能耗及备品材料等成本指标呈现日降低、月刷新的新气象,管理“出血点”、成本薄弱点变为效益点。1月~8月份,该公司吨焦工序成本为35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硬碰硬”再降2586万余元。
配煤:构建“双高一低”(性价比高、科技含金量高和成本低)模式。根据各地来煤情况,准确掌握10余种主要单种煤的性能、价格,适时调整配煤结构,合理减量高价煤,增量低价煤。今年以来,联合焦化公司多次动态调整了配煤比,用价低的其他煤种替代价高的1/3焦煤,配煤成本创新低。值得称道的是,配煤成本降了,焦炭质量指标M40反而比去年提高了。让科技在配煤中“唱主角”,联合焦化公司充分享用武钢配煤细度科技新成果。1月~8月份,该公司配煤细度指标合理控制为66.2%,使炼焦煤的堆密度更高,增加了单炉装煤量,在保证总产量一定的情况下生产作业炉数减少,节省了一笔可观的煤气和电费。
能耗:抓住重点,逐个突破,挤干“水分”。煤气占联合焦化公司能耗总量的75%,是工序降本的重头戏。他们一抓稳定焦炉温度攻关,结合来煤现状、结焦时间、精确调整焦炉标准温度,控制煤气使用量,使煤气充分燃烧,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二抓煤气燃烧不充分的低温炉号整治,解决了蓄热室格子砖堵塞难题,煤气消耗快速下降。同时,他们扩大蒸汽余热回收成果,将100℃以上的余热介质(废水、粗苯贫油、脱硫贫液)与原本需要加热的30℃低温介质(剩余氨水等)进行充分换热,使低温介质升温5℃左右,节约蒸汽5万吨。排污水成为“香饽饽”,以往利用新水对废水进行消泡,现在全部改用直排循环水的排污水进行消泡,节约新水21万吨;变排放水为保产用水,能源总厂发电产生的蒸汽冷凝水用于干熄焦装置后,剩余水被排放,通过对管线改进,现在剩余的冷凝水全被3号干熄焦装置“笑纳”,每小时节约除盐水50余吨。压缩空气也能创效,干熄焦排焦装置长期使用高价氮气吹扫,现在全部用自产的低价压缩空气替代,能耗减半。
备件辅材:成本全过程受控。该公司对消耗量很大的皮带实行打包、大招标采购,采购单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10%。他们严格落实备品备件申报制度,将全厂积压的备件清理出来,上网共享,进行再次分配优化,做到物尽其用。由于设备几经改造,备煤车间清理出来的一批皮带托辊在该车间“无用武之地”。在该公司有关部门的协调之下,这批托辊被用于二炼焦车间大沟区域,节约费用10万元。对通用性比较强但是单价很高的备品备件,比如6米焦炉推焦杆等备件,由该公司有关部门统一申报;有色金属、高温陶瓷修补材料等几十种高价及进口材料的审批,实行班组、车间、部门三方确认追溯制;生产急用、抢修所需材料必须事前报告,杜绝了擅自进货、用后报销的成本失控现象。不用或少用“洋”货,部分焦炉四大车液压油水乙二醇已由国货取而代之。
此外,联合焦化公司、该公司制造部、国贸公司三方联手,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煤矿,上门沟通谈煤价。1月~8月份,煤价降低19%,累计较去年洗煤采购成本降低8.18亿元。在武钢股份的支持下,该公司采取灵活的融资手段,瞅准票据贴现价格低位的有利时机,融通低成本资金,降低财务成本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