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轴承强国,我们要根据市场体制需要,按产业链重塑供需关系。轴承钢材就是这个产业链上一个最重要的节点。”近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专务委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卢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我国轴承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轴承工业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国内轴承钢生产企业能与轴承企业加强沟通,进一步提升轴承钢产品质量,并为轴承生产企业提供更为贴身、周到的服务。
与高端轴承钢存在较大差距
轴承钢是高纯净钢的代表钢种之一,有“钢中之王”的雅称,其质量指标要求极为严格。优质轴承钢材除必须满足相应机械力学性能外,还必须满足轴承产品耐磨损、耐疲劳、高交变应力强度等特定要求。因而,轴承钢内部组织必须具有更高的纯净度、均匀度,更细的晶粒度。然而,要让“钢中之王”真正戴上王冠,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数据显示,我国轴承钢年产量约4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卢刚表示:“在高端轴承钢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
据介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钢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偏高,如Ti含量普遍在30×10-6以上,氧含量水平10ppm~15ppm(百万分之一),而且不稳定,不能满足轴承产品使用要求,尤其是长寿命、高可靠性轴承的使用要求;二是碳化物形态(网状、带状、液析)和分布不均匀,颗粒尺寸大;三是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差(表面裂纹和脱碳等);四是内部质量不稳定,波动范围大。
对于这种现状,卢刚指出,由于冶炼、轧制工艺复杂,使用量又不大,轴承钢在特钢企业中是“不受青睐”的产品,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特钢企业,对轴承钢的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
此外,卢刚表示,中国轴承钢的利用率较低,中国消耗世界30%以上的轴承钢,仅生产出不到全球20%的轴承。在轴承生产方面,国外钢材利用率已接近70%,而国内平均钢材利用率仅为50%左右;管材的比例国外占25%以上,我国不到15%。另外,还有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尚无定论,如能否用连铸钢进行轴承制造的争论尚无定论,二次成形与大方坯工艺实践性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等等。
轴承钢生产采购待规范
目前,少数高端产品、出口产品的制造多采购进口轴承钢,少数企业根据企业标准(参照SKF—3、SKF—33制定)采购国内高端轴承钢,个别企业自行炼制特殊轴承钢。但这些高端材料占轴承行业轴承钢总消耗量的比重极小。也就是说,轴承行业绝大多数产品消耗的轴承钢都是市场上供应的普通轴承钢。
卢刚表示,目前,在轴承钢的生产与采购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上普通轴承钢的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相当比例的钢材存在质量隐患。更可怕的是,这些隐患还没有得到轴承企业主管负责人的重视,也不被特钢企业、特钢流通领域重视。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上有一些冶炼、轧制轴承钢的企业并没有取得轴承钢生产许可证,而生产的轴承钢却在市场上流通;一些具备资质的钢企执行双重标准,即直接发货的产品与其他流通渠道的产品质量不一样;轴承钢行业监管不力,国家发布的质监报告与用户实际反应相差甚远;不少企业为减少成本压力,低价采购非正规渠道轴承钢或毛坯套圈;市场上不少轴承钢交易时不提供质保单或提供虚假质保单,有的甚至连炉号都没有;企业负责轴承钢采购验收的相关人员不具备系统的轴承钢专业知识,企业对轴承钢的质量检验与分析缺乏必要的手段;很多企业没有按个性化原则根据配套主机轴承产品的要求选用相应的轴承钢材,用一般轴承钢包打天下。
尽管轴承钢质量国家抽査报告合格率为100%,但卢刚认为,这与轴承企业采购验收抽检结果并不相符。他表示:“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愿与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共同调研,并协调钢厂与轴承企业之间的共识,以期准确判定国产轴承钢材的质量水平,为建设轴承强国提供正确指导。”
修订标准以推动轴承业发展
卢刚强调,我们已经不是站在质量的角度来讨论轴承钢的质量问题,现在需要讨论的不仅关系到轴承的质量,更关系到轴承工业的发展战略与理念。近几年来,工业社会对轴承钢的关注热度前所未有,国家制订了《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已列入规划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2013年转型升级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也将“轴承用高标准轴承钢材料”列为重点方向给予支持。许多企业也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制订实施企业高品质轴承钢标准组织生产。
卢刚指出,当前,我国的标准已经不太适应轴承钢行业的发展,尽快修订出新的标准,将有助于我国轴承钢企业在生产中有据可依。
据悉,197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一些通用的轴承钢号纳入国际标准,将轴承钢分为全淬透型轴承钢、表面硬化型轴承钢、不锈轴承钢、高温轴承钢等4类共17个钢号。我国纳入标准的轴承钢分类方法与ISO相似,分别对应为高碳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不锈耐蚀轴承钢、高温轴承钢4大类。高碳铬轴承钢GCr15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轴承钢种,从1901年诞生至今100多年来,其主要成分基本没有改变,其产量占轴承钢总产量的80%以上。在我国,这一产品的比例高达90%以上。以至于我们一提轴承钢常被理解为高碳铬轴承钢(GCr15)。
2011年,我国启动第二次修订高碳铬轴承钢标准,修订的基本内容是按钢材质量水平分为普通级、优级、高级3个级别;增加对有害夹杂物的控制,调整相关技术质量指标;改进检验方法等。但由于一些重要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某些技术指标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卢刚表示,未来,希望钢铁企业能与轴承企业一起,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研发轴承钢,增加轴承钢的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高温、耐蚀、特殊机械性能等);提高钢材品质,包括洁净度、非金属夹杂物总量与弥散性、晶粒微细化;提供系统工程服务,如轴承钢材质量检验与分析、材料热处理及改性处理技术、个性化应用服务等等,满足轴承行业发展对轴承钢领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