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冶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筹备会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处长朱旺喜,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孙冬柏、薛庆国等领导,以及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田志凌等联盟理事单位的专家和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孙冬柏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国家实验室的筹建构想。
他表示,通过冶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可以以“互联网+”为驱动,通过“冶金科技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突破原有科研基地体系研究方向单一的发展“瓶颈”,形成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模式;依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集成冶金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冶金、信息、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提升国家冶金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我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组织、资源、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发展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突破前沿科学技术关键问题,打造全链条的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领跑国际前沿。”孙冬柏提出了“互联网+”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设想。他认为,“互联网+”国家实验室的建立,不仅能提升我国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竞争的能力,而且将加快推进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针对“互联网+”国家实验室的筹建,雷朝滋指出,希望联盟单位借助联盟的平台,有的放矢地研讨和解决行业问题,实现共赢。
据了解,冶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由北京科技大学发起,拟定的理事单位有14个冶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旨在加强冶金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聚集创新要素,着力打造开放协作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冶金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冶金领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