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工信部获悉,2018年我国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年内遴选项目将超100个,高于2016年和2017年水平。此外,还将加大智能制造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应用,促进智能制造进一步落地。
政策体系成型
根据《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有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技术也得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试点示范持续扩围
作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措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从2015年启动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从2016年和2017年情况看,目前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我国遴选了超60个项目,2017年遴选了97个项目。根据工信部计划,2018年试点示范工作不但会持续推进,遴选项目也将再度扩超,项目总数将超过100个。
2017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新疆等25个省市,涵盖了众多制造业领域,不但包括钢铁、有色、石化、汽车、制药等多个传统制造业产业,还涉及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据工信部介绍,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落地,将加快上述项目部署,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在各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8年的试点示范遴选,除了会继续涵盖上述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外,还有可能在稀土、纺织、家电等传统行业选择相关项目。此外,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的智能制造项目也可能会入选。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未来工信部还将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阶段陆续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还将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力争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的优秀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