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发展,而续航里程仍然是短板,汽车轻量化方案面临更多的需求,而高强钢正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高强度钢是在普通钢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能够达到减重以及提高碰撞安全性的效果,在汽车底盘横梁加强板、悬架支架等等部件广泛应用。尽管其成本相比普通钢材有所增加,但是相较于其它轻质材料而言仍较有优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重点。

基于此,相对于普通钢材,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更有轻量化优势的高强钢、超高强钢。这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有关轻量化材料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该路线图中提到,到2030年,高强钢应用比例大幅增加,单车用铝量超过350
kg,单车用镁合金达到45kg,碳纤维使用量占车重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有关轻量化材料的规划
钢材一直是构成汽车的主要材料。据相关统计,近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毋庸置疑,在新能源汽车中,钢材同样是目前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一情况不会发生改变。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汽车行业近年来的用钢需求仍较为稳定,一般在5500万吨左右,占国内钢材消费的比例约为8.1%,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钢材的需求量并未带来明显的变化。但是,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将推动高强度钢需求的增长,当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市场对钢材需求的改变,将会倒逼钢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转变产品结构。
虽然目前高强钢在抗碰撞性能、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明显优于铝镁合金等材料,但随着更多轻量化材料在成本、技术等方面优势的提升,这些材料用量将随之增加,而这将不可避免的挤压钢材的用量。专家认为,高强钢一定是接下来3-5年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铝合金也在不断推广应用,碳纤维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更多应用。在今后10-15年之间,汽车材料工业将迎来大的革命,普通钢、高强钢、聚合物、铝合金、镁等材料的用量将平分秋色。在汽车中,以上几种材料的占比可能都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