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钢铁、焦化行业生产技术多样,针对怎样实现烟气减排的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俊华就烟气治理典型技术进行了分析。
李俊华表示,钢铁行业尤其是钢铁烧结的烟气,占了钢铁行业排放的一半以上,但钢铁行业长期稳定的烟气排放达标技术还处在示范阶段。焦化方面,全国有1000多条焦化生产线,整体来讲,随着这些年的技术改造,焦化企业烟气排放总量已大幅度下降。随着钢铁行业排放标准的逐步规范,焦化行业超低排放已经是大势所趋。
2018
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提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要达到上述标准,李俊华表示,要么通过组合式的半干法脱硫和中低温脱硝工艺,通过高温SCR加上湿法脱硫,理论上保证排放达标,但目前钢铁烧结烟气普遍低于180度,不管中低温还是高温SCR,都需要对能源消耗和成本提出要求;要么通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利用活性炭催化剂进行多污染物控制。据介绍,利用活性炭在160度以下低温时候把污染物进行吸附,把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氮氧化物变成硝酸盐,一部分变成氮气。整个工艺流程最早是日本提出来的,尽管目前这套工艺我国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产权,但从成本的角度计算,很多企业也还是难以承受。
对于焦化行业的烟气治理,一定程度上比钢铁烧结烟气还要复杂,焦化行业烟气普遍在180~300度左右,焦化过程中间会产生含硫有机物以及VOC的排放。李俊华表示,焦化企业氮氧化物减排做到每立方米100毫克以下,从技术来上讲还是有保证的。
据了解,目前钢铁、焦化行业的烟气治理技术主要是两类:一个是用SCR,一个用活性炭催化剂技术。从目前来讲,这两个技术处理氮氧化物可以达到80%左右,其他方法包括臭氧氧化技术要达到这个标准还是很难的。对于活性炭技术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吸热燃烧,同时要研究氮氧化物全流程的污染转化,以及下一步挥发有机物的控制问题,臭氧氧化如何减少氧化成二氧化碳造成黄烟问题。
随着钢铁和焦化环保治理的推进,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成为发展方向。据介绍,目前烧结脱硝的方式主要是3种:活性焦或者活性炭、SCR脱硝和氧化脱硝。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很完美的方法,三种方式脱硝都是各有优缺点,各个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最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