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联合废钢铁分会主办,江苏省金属学会协办的 “2021全国电冶金高端技术论坛暨废钢铁学术年会”于2021
年5月19-21日在江苏省丹阳市召开。来自全国钢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关领域 70 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近 300
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研讨钢铁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电冶金技术向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助力钢铁行业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晶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为大会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中国金属学会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讲述了电冶金分会和废钢铁分会的发展历程,指出两个分会的成立对电冶金和废钢铁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金属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颜廷芬致辞,她代表江苏省金属学会对参会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江苏钢铁行业发展十分重要,江苏省金属学会将以此为契机,组织全省的钢铁企业与中国金属学会对接,推进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对接,加强电冶金技术和废钢铁资源的技术研究,加快构建江苏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钢铁工业体系。
江苏省丹阳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杭春云致辞,杭部长首先代表丹阳市委、市政府对与会专家及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大力推动丹阳市的电冶金技术向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他指出,丹阳市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在电弧炉炼钢、特种冶金、特殊钢等领域具有明显特色,丹阳的电炉炼钢企业、高性能合金材料制造企业为我国的国防工业提供基础材料。
中国金属学会赵沛常务副理事长、高怀副秘书长、董树勇博士、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兼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主任委员曾加庆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作了题为《关于电炉短流程几个问题的思考》的大会报告,他指出,电炉流程在生产部分优特钢,比如不锈钢、管坯、高线用钢等领域占有明显优势,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之后他从电炉钢冶炼的优缺点、电炉流程适宜品种、电炉钢生产成本控制、废钢预热与二噁英防治、废钢有害杂质元素要求、电炉短流程的智能化发展、直流电弧炉的适用性分析、电炉钢厂的合理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报告最后他提出,逐步提高电炉钢比例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准确认真思考,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发展电炉炼钢短流程。
钢铁研究总院刘正东院士作了《中国特种冶金工作者的时代使命》的大会报告,他总结了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普钢流程和典型品种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不锈耐热钢和高碳铬轴承钢流程和典型品种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特种合金的特种冶金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他呼吁我国的特种冶金工作者应承担时代使命,提高国内特种冶金生产技术水平,为推动我国迈上特种冶金强国之路做出贡献。
国务院参事室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张九天研究员作了《碳中和与 CCUS
发展战略》报告,首先介绍了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需统筹考虑控制碳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矛盾。为此,他指出我国应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速重点排放部门低碳转型、超前发展变革性减排技术和碳汇技术等方面入手,早日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上海大学董瀚教授作了题为《钢铁材料的高性能化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他总结了钢铁材料的高性能化控制理论及应用实践,并指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热点为绿色化、智能化和新产品。
废钢铁应用协会冯鹤林副秘书长作了《中国废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作了《电渣重熔特殊钢质量控制技术》报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主任委员朱荣作了《电弧炉炼钢低碳生产路径探讨》报告。
钢铁研究总院杨勇教授作了《建筑用棒线材电炉短流程生产集成工艺技术研 究》报告。
钢研纳克检测公司沈学静教授作了《智能化废钢分类识别技术开发与应用》 报告。
江苏天工国际有限公司马志俊副部长作了《高端制造助力工模具材料发展》报告。
专家们对近年来电冶金及废钢铁相关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做了介绍和论述,同时深入分析了该领域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技术,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大会报告结束后,按照不同的主题各单位专家在特殊钢、特种冶金、废钢与电炉炼钢三个分会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